版主前言:

這篇是登載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,也就是讀者投稿區,文中諸多論點切中要害,值得參考----特別是給那些有權力的人!

 

貓纜需要更多科學監測

戴清河】 中國時報    A16/時論廣場           2008/12/12

目前貓纜T16塔柱穩定問題,不管最後結論是就地補強或擇地遷移,安全及消費者信心疑慮仍會如影隨形。北市府纜車營運及當初工程建造單位不能掌握先機在前,復不能當機立斷在後,危機處理態度過分被動,才會造成進退兩難局面;如不能提出一套足以說服社會大眾的塔基補強(或遷移)計畫,消費者的安全疑慮會永遠無法去除。

從新聞報導綜合判斷,個人以為工程設計單位可能太過自信而忽略規畫設計階段地質調查、鑽探取樣及施工期間工址鑽探,以及施工營運期間安全監測系統的重要性,因此事件發生後無法提出強而有力的監測資料;發現T16塔柱基礎表土滑移掏空時,也未能緊急做基礎托肩、調用防波堤專用的鼎形方塊填補基腳,或採用其他補強措施,再辦理後續安全評估、鑑定及改善事項,任由事情惡化,令人不解與扼腕。

所謂「邊坡坍滑十次災變九次水(患)」,大部分邊坡坍滑安全問題皆與地表水(地下水)及地質問題有關。目前市政府委託所謂四大技師公會(土木、結構、大地及水保)共同鑑定貓纜T16塔柱穩定問題,當然是尊重專業的正確決定;唯美中不足的是,鑑定小組成員未邀請水利技師及應用地質技師兩公會參加,不知市府官員是否認為「水利(理)及地質」並非此次安全問題重點?

民進黨執政時期的高雄捷橘線二○○七至○八站坍塌事件相關安全鑑定,也是排除水利技師參與,當時本人也投書貴報,呼籲當局尊重專業,讓水利技師參與,以盡言責。國民黨執政,水利技師仍然無法獲得尊重及公平對待,令人至感痛心無奈。

貓纜T16塔柱倘若當初設置邊坡及構造物安全監測系統,今日就能提出客觀監測科學數據供大家參考評估,也不會落得各說各話境地。光憑這一點,相關人員難辭其咎。相信專家不如相信自動監測系統。因此個人以為,所有塔基邊坡及構造物都必須加設或補強自動監測及攝影系統(北纜宜比照辦理),將其與行車安全監測系統串聯,同時列為日常監控重點;監控室必要時可採透明開放方式,亦可考慮與咖啡廳或旅客觀景台共構,並定期公布安全監測結果以釋群疑。

另,貓纜如要繼續經營,則內部危機處理標準作業程序及對外發言制度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。在媒體及政治人物詰問下,發言內容、技巧及應對能力必須有說服力,故應由對工程技術相當瞭解者為之,否則是愈幫愈忙,自曝其短。

最後,四大公會將來提出的正式鑑定報告屬於公共財,市政府應考慮全部公開於網站,供大眾瀏覽下載,接受公評、檢視。所謂「真理愈辯愈明」,必要時也可舉辦公聽會,以集思廣益。(作者為土木、水利技師,台灣省水利技師公會創會理事長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nyang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